地摊经济的极速升温让城市中许多曾经的记忆又变得鲜活起来。一条条街巷、一处处广场又重新成为承载美好生活的乐园。
近期首届“上海夜生活节”火爆全沪,黄浦区南外滩老码头启动「老码头嘉年华」主题盛会。一众独立设计师、灵魂艺术家、乐器手工艺人和独立音乐人亮相的“buylocal”概念市集,小小“生活艺术家“的亲子体验,随机场景与亲密互动加持的行为艺术,以及现代科技带来的艺术光影梦境……
无可否认,这些令人肾上腺素升高的词语组合极富魅力。也许你并不在意它们发生的地点,但或许曾经被冷落的城市一隅,就这样被点亮了。其中的一部分人,又因为这样的缤纷,而更加热爱这座城市。
其实,在出门摆摊这波热潮之前,也有一条线将我们去过的地方、走过的路交织在一套主题地图里:满是艺术元素的建筑与景观、充斥无限可能不时更新的艺术展览与集市、哪怕只是公共空间里摆着的一个装置或雕塑……艺术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公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,串联起我们所热爱的城市空间